景德镇的坯房相当于现代瓷厂中的原料制备和成型车间,而窑房好像是现代瓷厂的一个炼烧车间。景德镇传统的柴窑房从外面看起来更像一座富有特色的江南民居,每栋窑房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因为要承担一百多吨重的压力,所以都建得十分牢固扎实。
历史上,景德镇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松木,另外还有蕨棘和松枝,烧松木的称为柴窑,烧蕨棘和松枝的称为槎窑。松木经久耐烧、温度高而均衡,多用来烧细瓷,而槎窑多烧粗瓷。
景德镇的镇窑,是综合了龙窑、马蹄窑、葫芦窑优点的基础上,并参考北方馒头窑的长处,又根据当地的松柴燃烧温度高、火焰长的特性而修建的。它在结构上,不用任何异型砖,没有复杂的排烟装置,也不用任何附属设备,仅以投柴时间以及投柴量的把握即可控制窑内适当的氧气和温度。
采访:郑鹏 景德镇旅游局局长
“我们看到在窑顶的两侧和头上,码放了很多砖。这些砖起什么作用呢?我们知道,窑在烧到1300多度的时候窑顶会有一些变形。通过这个砖来调正窑顶的变形,所以这个砖也叫做压“棚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个窑顶上头部中部和尾部有三个孔。在它的尾部有一个抽率很大的烟囱。通过烟囱的作用,在烧成的过程中,使窑内的气压低于窑外的大气压,通过这三个孔要抽入一部分的冷空气到窑里面,对整个窑体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从镇窑的基本结构上看,它不仅从力学角度考虑到了窑体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而且更多地从热力学角度上照顾到窑体材料的高温性能和整个窑体的高温变形情况,并运用高超的砌筑技术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窑炉在常温和高温下可能出现的情况。镇窑的一个尤其独特的地方是全窑居然不用一块耐火材料,而只用普通的粘土砖,却能使窑体经受住1360℃以上的高温。
装窑,在景德镇俗称“满窑”,景德镇窑由于窑型及结构上的特殊性,所以在装窑技术上也特别考究,满窑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火路,保证全窑通风流畅,以使燃料能充分燃烧,否则极易导致生熟不均。
满窑后,要砌临时的火床和窑门,窑门上嵌入两个匣钵作为窑眼,其作用是为了便于窑工掌握。
烧窑的总指挥,在景德镇俗称“把桩师傅”。他对烧窑的全部技术了如指掌,在烧窑时既是指挥者,也是看火者,他决定什么时候投多少柴,什么时候投干柴或湿柴,什么时候可以熄火。这些完全是由把桩师傅凭经验根据窑内火势来决定。那么,把桩师傅如何判断窑内的瓷器烧没烧好呢?
采访:冯上论 把桩师傅
“烧窑我们一般都是凭经验看火候,火主要是看它的颜色,看它的红白,再就是看这个眼睛。
把桩的有决定权,什么时候熄火,什么时候烧窑。我们知道这个窑烧成没烧成,知道瓷器的好坏,我们心中就有数,这都是凭经验。”
按照景德镇的传统,瓷器烧坏了,烧窑的是没有责任的,只是做坯的认倒霉。不管坯做得如何好,装饰得如何精彩,只要一把火没有烧好,一切就前功尽弃。而这把火烧得如何,就靠把桩师傅的指挥了。在过去没有测温仪器的年代,全凭把桩师傅的眼睛判断,这种全凭直觉的判断能力,是长期积累的经验,这种积累有的是一代两代,甚至是几代相传的。所以过去景德镇有一句老话,叫做“年可以出一个状元,但十年出不了一个把桩师傅”。
景德镇柴窑使用的价值低廉的窑砖,虽然每年翻修更换一次,但比起价值高昂的耐火材料还是经济的,因为这些砌窑用的窑砖是放在窑炉里顺带烧成的副产品,所以窑户老板大可不必依赖别人供给建窑材料,而且换下来的窑砖还可以作为坯房和民房的建筑材料。所以,直到今天,在景德镇的老城区里还保留着许多用窑砖盖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