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柴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柴中行曾为南宋理宗皇帝做太子时的老师 已阅:5327 / 回复:2(楼主)

在万年的土地上,串村子尤如串朝代。这不,我们刚刚还走在北宋时的苏家村,车程不到十分钟,我们即又串到了南宋的营里村,又几分钟后,我们又串到了清代的麻畲花屋,好像小孩子玩家家一般。
    可我们不是小孩,我们不是在玩家家。我们是一群大人,一群张着惊奇、探寻目光的文化人,怀着探究之心郑重地从苏家村走到了营里村,从北宋走到了南宋。营里村有一座南宋著名人士、教育家柴中行开办的“南溪书院”。柴中行号南溪先生,书院就以此命名。书院开办于1225年,如果1946年不被作为“地主财产”强行拆除,如果1967年“文革”时不被作为“封资修”建筑彻底砸烂,这座历经南宋、元、明、清、民国五朝七百多年的书院,将是一所怎样气象万千的智慧殿堂?
    如同在苏家村一样,我们一进村,柴中行的后裔们就跟了上来,他们都已是柴先生的第三十六代、三十七代孙。这些柴氏子孙们一路把我们带到了营里村一个青山环绕的山坳,山坳里有一块大约三五百平米的场地,场地上长满了绿茸茸的小草,场地的一边盖有一排黑瓦白墙的土平房,大约有八九间,很简陋。柴家人说,1984年在这里盖了几间房作为村小学。我们没看见学生,柴家人说今天放假。柴家人还告诉我,营里村现在有柴氏后裔1200人,在浙江宁海县有1800人。说营里村柴氏后代中如今出了一个博士后、一个博士、一个硕士。言表中,看出他们想说那是远祖血脉骄傲的传承。
    七百多年的书院现已荡然无存,唯有书院对边的笔架山(有一山三峰,很像古代毛笔笔架,是柴中行为之命名吧)、洗砚池(据说这底面方圆约30平米的水池是当年柴中行学生洗笔墨的地方,水池现已干涸,但柴家人说,一遇雨天,池水涨起,依然黑如砚墨)、吟诗弄(一数十米长的通幽曲径、两侧数丈青山对峙,是当年柴氏学生登高吟诗之地)、龙井(师生汲水之井,传说与鄱阳湖相通,不干不浅。柴中行曾为南宋理宗皇帝做太子时的老师,念其之情,起名龙井,意即龙赐之井)在面对洪荒沧桑,诉说一代知识分子曾经的人格与智慧传递……

作者:61.52.116.* (2008/4/27 8:00:49)   回复此贴
  回复:柴中行曾为南宋理宗皇帝做太子时的老师 第 1 楼

柴中行生于1175年,于苏东坡过世已有74年。那时,昏庸无能的南宋王朝已被金兵撵得四处逃窜,最终从南京逃到了绍兴,从绍兴逃到了海上,又从海上逃到了杭州。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年代,江西余干县柴家三兄弟孜孜求学精进,柴中行于18岁时(1193年)考取进士,随被授予抚州军事推官(柴家人说相当于知府级官员)。柴家人捧着一本厚厚的古体字“柴氏家谱”让我看,我很想从家谱中了解南宋宁宗年间把官位做到吏部侍郎、大学正升博士、太子老师的柴中行生平,但时间不允。急慌之中,随采风组同行的万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王团华急中生智,说:“我用相机拍下来,回头给梅老师发到邮箱里。”
    回来不久,我从电脑邮箱里收到了王团华发来的邮件,从那些黑乎乎的、不打标点符号的繁体字家谱影相件里,我大致读到了柴中行。家谱中说到柴中行在宁宗庆元三年(1198)时,因不服当朝宰相韩佗胄禁道学为伪学而遭排斥,调任江州教授广西转运司。我在宋史里读到过韩佗胄:    宁宗赵扩是一位毫无作为的皇帝。他即位时竟发生了戏剧性一幕,当太皇太后吴氏命赵扩穿戴黄袍登基时,赵扩居然吓得极力挣脱,口中还大声地喊道“儿臣做不得,做不得!”太皇太后只好强行与他披上黄袍,登上皇位。宁宗即位后,毫无主见,任人摆布。由外戚韩伦胄把持朝政。此人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历史上称为“庆元党禁”。柴中行应该就是在这次“庆元党禁”中受累。
    “庆元党禁”很不得人心,韩佗胄为了挽回人心,决定北伐金国,企图建功立世。能文能武的辛弃疾、叶适等主战派即是此时被起用的。但是在金军的强大反攻下,北伐很快趋于失败。于是,投降派史弥远勾结杨皇后,乘机反扑,打击主战派。他们槌杀了韩佗胄,割下他的脑袋献给金朝,乞求和议,宋金达成“嘉定和议”。史弥远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把持宋宁宗赵扩一朝达17年之久。
    家谱中还写道,柴中行为吏部郎官和太子(即后来的理宗)师时,“常以启迪君心为己任,曾言士大夫有弊,好进好同好欺。中行平生坚持正义不为权势所屈,为宗正少卿后调崇政殿说书,他极论往年以道学为伪学、杜绝言路,使忠义之士缄口不语,国家元气败坏。又论内治外患,辨君子小人,晓喻大臣绝私欲布公道。但因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重视,出知赣州。理宗即位后,以右文殿修撰乞求而归,与弟中守、中立讲学于南溪之上。”

作者:61.52.116.* (2008/4/27 8:02:40)   回复此贴
  回复:柴中行曾为南宋理宗皇帝做太子时的老师 第 2 楼

我仔细阅读了这一时期的宋史,柴中行几起几落任南宋朝官时,正是南宋宁宗当朝的30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投降派史弥远把持朝政的十七年。这一时期,正如辛弃疾所说,到了“必乱必亡”的时期。这一时期有一件羞于启齿的事便是选太子的闹剧――公元1220年南宋太子询病死,次年改立宗宝贵和为太子,改名竑。赵竑喜欢听古琴,史弥远便向赵竑进献了一名善弹古琴的美女,实际是让她暗地监视太子的动静。太子竑对史弥远这一伙祸国殃民的投降派,深为痛恨,常常在桌上书写史弥远的罪恶,并说要把他发配八千里。史弥远得到弹琴女子的密告,便派人在绍兴民间找了一个名叫赵与莒的17岁男子,说是赵宋宗室之子。然后把他召到临安(今杭州),改名贵诚。公元1224年闰8月,宁宗病死,史弥远便废太子竑,立贵诚作皇帝,称理宗。
    史书上记载,说这位由史弥远从民间找来的“太子”的老师是国子学录郑清之,没提到柴中行。但柴氏家谱中明确记载有柴中行曾作理宗登位前的老师,家谱在江西师范大学也有存档。
    但无论怎样,也许是柴中行目睹了朝廷种种闹剧,看到了*佞妄为的祸国殃民行径,亲历了南宋“必乱必亡”的时期,所以在“民间太子”理宗登位第二年,即1225年柴中行便以年迈为借口退隐于江西万年营里山中,办起了“南溪书院”。实事上,柴中行当年仅50岁。自此,在今天万年县车程时间只有几分钟的青山溪水边,就隐匿了宋朝江山的两大知名家族。
    作为古代知识分子,尤其是经历了三十年宦海沉浮之后,柴中行的生命状态和人格建构不是我们今天能够轻易窥探得到的,但我们从柴氏家族的谱系里,还是能清晰地读到他“捐盐息以惠远民”;著书批评时政时“首论主威夺而国势轻,次论士大夫寡廉鲜耻,以骨鲠宜养天下”,刚毅果敢之气淋然纸笔;他任国事官时“严惩赃吏”,任湖南提点刑狱时,“豪绅横行虐民,一一绳之以法”……
    如此政治人格并不暧昧之人,在打理书院之时所进行的文化人格传递,我们大体也应想见。
传统知识分子大多有“退隐”情怀,他们在位时“文死谏,武死战”;而当他们在政治凶险加身抑或对权势龌龊无奈无望时,为了人格、气节的操守,就会寻找一处远离闹世的寂林芜土,或仍作高洁典雅文章,或孜孜授业于乡间僻野。躲开了战乱和权术的涡流,柴中行兄弟肯定把南溪书院办得有模有样,否则,在书院走过了474年之后,即清康熙三十七年(1669年)皇廷也就不会将“全德名贤”的匾额授予书院,柴中行后裔们也就不会捐田五百亩以赡书院。
然而,眼前的书院已不是那所经历了七百年风雨沧桑的书院,如同苏峤故居如今已渺无踪迹一样,也如摇摇欲坠的“麻畲花屋”一样(清朝中期一进士退隐后的府邸),所有的辉煌都已在岁月里随风凋零。
江西的朋友告诉我说,在江西,有太多像麻畲花屋一样建筑的古代名士院落、府邸,但多已破败。
走过一座座风雨飘摇的花屋,穿过一幢幢苍老破败的庭院,我们在无数的惊叹中,捡拾着古老的历史,古老的辉煌,古老的文明。
江西!万年!俯拾皆是的不应该仅仅只是文明的苍老和飘摇吧?!


                                          2007.6.22—26.于北京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网站声明 常见问题 隐私声明
主办单位:中共万年县委 万年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国万年网站 电话:0793-3847073 E-mail:ncc2008@126.com
技术支持:新华网江西频道 赣ICP备 06005242号

您是进入本站的第890859位浏览者


作者:61.52.116.* (2008/4/27 8:02:5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7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7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柴氏论坛  执行时间:722.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