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衡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衡氏论坛 >> 姓氏取名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衡姓知识 已阅:1259 / 回复:0(楼主)

衡姓
一、姓氏源流
    衡(Hé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伊姓,以官名为氏。商汤有贤臣伊尹,因为在灭夏过程中功劳最大,商汤封他为尹(宰相),并封了个尊号叫“阿衡”(“阿”就是“倚”,“衡”的意思是“维持”,和气来意思就是“国家的倚靠”)。后来伊尹的后代子孙就以伊尹尊号中的“衡”字命姓,称衡姓。
    2、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后代,以祖字为氏。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建立鲁国,他的后代有公子衡,其子孙以祖上名字命姓,称衡姓。
    3、出自改姓,以地名为氏。三国时,曹操于官渡之战打败袁绍,袁绍的几个儿子又自相残杀,袁姓部分族人就逃到湖南衡山隐居避难,以居住地名为姓,改姓衡。
    得姓始祖:公子衡。衡氏的来源有三个,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朝时,由周公子伯所传的鲁国(今山东省境内),鲁国公子衡的后代子孙以衡为姓,称衡氏。另一支衡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是商汤的贤臣伊尹的后裔,伊尹因功被任为宰相,并封号叫“阿衡”意思是“国家的倚靠”。后来他的子孙中有以其尊号为姓,称衡氏。此外《万姓统谱》还提及另一个出处记载,三国时的袁绍战败之后,他的子孙为了避难,跑到衡山躲起来,并且以山名为氏而姓了衡,称衡氏。衡姓得姓至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百家姓》注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衡氏后人尊公子衡为衡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衡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汤时,有个贤臣叫伊尹,商汤就是在他的辅佐之下才建立起商朝的。后来。商汤尊称伊尹为“阿衡”,意思是“国家的倚靠”。伊尹有个后代便以他的尊号为姓氏,这就是衡氏。衡咸,东汉学者。他博学多才,曾经在当时最有辩才的学者五鹿宗门下学习时,并当过王莽的讲学大夫。商朝时,有位开朝臣子名伊尹,颠覆夏朝的功劳最大,商王汤尊就封其为阿衡。对阿衡的解释,如今有两种,一为负责保护教养的官名,另一是意为“国家栋梁,依靠”的封号。伊尹的后人为了记住这荣耀的称谓,就取其中的“衡”字为姓氏。春秋时,鲁国有公子衡,其后代以祖先的名为姓氏。东汉时,袁绍兵败曹操于官渡,子孙家属避难逃至湖南衡山,改姓为衡,掩人耳目。
三、历史名人
    衡  咸:东汉学者。他博学多才,曾经在当时最有辩才的学者五鹿宗门下学习时,精通经史,辩才过人,并当过王莽的讲学大夫。
    衡  权:北伐战争后入伍,民国18年任陆军第一军秘书。行宪后,当选为监察院监察委员,监察院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台湾,续任“监察委员”。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南)。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2、堂号
    阿衡堂:伊尹是商朝的贤相,商汤伐桀灭夏,伊尹之功居多,汤王尊称他为“阿衡”,意思是地位和商汤平衡,不敢以臣待他。

作者:125.42.2.* (2008/3/16 17:16:4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衡氏论坛  执行时间:636.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衡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